如何做到安全输血
输血安全,从源头做起
输血是医疗救治中常见的一项重要治疗手段,安全输血却是每个医护人员和患者都需要关注的问题。以下是关于如何做到安全输血的相关内容。
1.输血前的准备工作
医生决定输血方案:输血前,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输哪种成分血或血制品、输血量。这是确保输血安全的第一步。
患者提供病史信息:患者应该如实告诉医生自己的病史,如以前是否输过血、有什么反应,知道自己是什么血型、Rh阴性还是阳性。
特殊人群的检查:有生育史的妇女,如孩子在出生一周内是否发生严重黄疸、贫血,母亲在输血前要做AO血型以外抗体的检查。2.输血的原则
血型匹配:输血以输AO、RhD同型血为原则。例如: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,型血的人输型血。O型血并不是万能血,那种认为O型血是万能血的陈旧观念应该彻底更新。 避免直系亲属间输血:原则上不能,直系亲属间输血可能会引起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,死亡率极高。直系亲属间输血也不能避免其他常见的输血风险,如“溶血反应”“病原微生物感染”等。
3.血液的采集
严格无菌操作:采血的环境必须严格无菌,采血的设备也必须是一次性且经过严格检测的。 专业培训:采血的工作人员更是要经过专业的培训,他们就像是守护血液安全的“守护者”。
4.输血后的观察
密切观察患者反应:输血后,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,如出现异常情况,应立即采取措施。 做好记录:对输血后的患者进行详细的记录,包括输血时间、血型、输血量、患者反应等,以便后续的跟踪观察。
5.输血科的工作
规范医疗行为:输血科在防范临床用血纠纷、维护医院的合法权益中,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:规范医疗行为、严格依法办事、严格执行输血规程、加强输血质量管理、提高输血技术水平。
安全输血需要医护人员、患者以及输血科共同努力。只有从源头做起,才能确保输血安全,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。